(2020)24号
关于开展2020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根据《金沙集团1862cc“金课”打造三年行动计划》(校政发教〔2019〕39号)和《金沙集团1862cc课程课堂建设年实施方案》(校政发教〔2020〕7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20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与认定数量
2020年学校将立项建设与直接认定100门左右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课程采取先立项建设、后验收认定的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线下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采取直接认定的方式。
学校全年拟立项建设10门线上课程、8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拟认定4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0门线下一流课程和7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学校将在认定的校级一流课程中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
二、立项与认定范围
凡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课程均可参与申报,包括通识教育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课外创新实践类课程。
三、立项与认定条件
1、申报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且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质要求。已被认定为校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的不得申报。
2、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至少具有副教授职称,课程团队成员没有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未出现教学事故,课程内容不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
3、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5、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6、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7、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8、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9、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10、课程负责人承诺入选后,积极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建设期不少于连续三年。
四、申报要求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结合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编制专业和课程建设规划,确定重点建设课程清单,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晰建设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2、各学院要吃透《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沙集团1862cc“金课”打造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明确五类金课的建设内涵和建设标准,结合学院和专业办学实际,积极整合资源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3、“专业类课程”的立项建设和认定申报,以二级学院为主导进行推荐。“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立项建设和认定申报,以教务处为主导进行遴选。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之后确定立项建设和认定课程名单。
4、本年度获得立项的“线上课程”建设经费由学校全额资助,“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经费由学校与二级学院按1:1的比例共同资助。学校鼓励二级学院自筹经费开展上述两类课程建设,投入使用后由学校直接认定。
五、申报材料
1、为了方便教师申报,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申报材料,随所在学院的专业类课程推荐材料一并提交教务处。
2、请各学院于2020年6月20日下午下班之前将《金沙集团1862cc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1)、《佐证材料》、《金沙集团1862cc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及纸质版,请提交至行政楼135室陈瑶,13871615628(667628),358904109@qq.com。其中,《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申报书、汇总表的电子版及纸质版,请提交至行政楼141室傅务谨,13476349967(679967),645202880@qq.com。
附件1、金沙集团1862cc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金沙集团1862cc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20年6月1日
附件1:
金沙集团1862cc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020年)
课程名称: |
|
专业类代码: |
|
课程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申报类型: |
○线上一流课程 |
|
○线下一流课程 |
|
○线下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申报学院: |
|
填表日期: |
|
教务处
二○二○年三月
填报说明
1.每门课程根据已开设两学期的实际情况,只能从“线上一流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
2.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
3.相同授课教师、不同选课编码的同一名称课程,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相同,教学效果相近,可以合并申报。
4.专业类代码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代码。没有对应学科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1.
一、课程基本信息(只填其中1张表,其余4张表可删除,序号不变)
(一)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
|
课程编码 |
|
课程类型 |
○通识教育类课程 ○学科基础类课程 ○专业类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
面向专业 |
|
学 时 |
|
学 分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
(通识教育类课程,如果没有可以不填) |
后续课程名称 |
(通识教育类课程,如果没有可以不填) |
主要教材 |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通识教育类课程,如果没有可以不填)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
课程曾获 省级及以上奖励 |
奖项名称、授予部门、获奖时间 |
(二)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
|
课程编码 |
|
课程类型 |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实验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
面向专业 |
|
学 时 |
|
学 分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
|
后续课程名称 |
|
主要教材 |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
课程曾获 省级及以上奖励 |
奖项名称、授予部门、获奖时间 |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
|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
|
课程类型 |
○文化素质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实验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
面向专业 |
|
学 时 |
总学时: 线上学时: 课堂学时: |
学 分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
|
后续课程名称 |
|
主要教材 |
奖项名称、授予部门、获奖时间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
使用的在线课程 |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名称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及名称 ○否 (填写课程名称、学校、负责人、网址) |
使用方式: ○MOOC ○SPOC |
课程曾获 省级及以上奖励 |
奖项名称、授予部门、获奖时间 |
(四)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实验课程名称 |
|
课程编码 |
|
实验教学项目名称 |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
面向专业 |
|
实验课程学时 |
|
实验教学项目学时 |
|
先修(前序)课程名称 |
|
后续课程名称 |
|
主要教材 |
书名、书号、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
课程曾获 省级及以上奖励 |
奖项名称、授予部门、获奖时间 |
(五)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课程名称 |
|
课程编码 (教务系统中的编码) |
|
课程类别 |
○创新创业类 ○思想政治理论课类 ○专业类 ○其他(填写)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开课年级 |
|
面向专业 |
|
实践基地 |
名称及所在地: |
学 时 |
总学时: 理论课学时: 实践学时: |
学 分 |
|
最近两期开课时间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最近两期学生总人数 |
|
课程曾获 省级及以上奖励 |
|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5人之内)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出生年月 |
职务 |
职称 |
手机号码 |
电子邮箱 |
教学任务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课程团队其他成员(申报“虚拟仿真课程”需要填写此栏,其它课程不需要) (须有在线教学服务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请在备注中说明)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出生年月 |
职务 |
职称 |
手机号码 |
承担任务 |
备注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字以内) |
(教学经历:近5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 注:申报虚拟仿真课程,还需要填写科研情况 |
三、课程目标(300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
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1500字以内)
(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等情况。) |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500字以内)
(概述本课程的特色及教学改革创新点。)(注:申报虚拟仿真课程,本栏则需要概述体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先进性、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及对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等方面的特色情况介绍。) |
六、课程建设计划(500字以内)
(今后五年课程的持续建设计划、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革方向和改进措施等。)(注:申报虚拟仿真课程,本栏则需阐明实验教学项目今后5年继续向高校和社会开放服务计划及预计服务人数,包括项目持续建设与服务计划、面向高校的教学推广应用计划、面向社会的推广应用计划。) |
七、附件材料清单
1. 课程负责人的10分钟“说课”视频(必须提供) [含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课堂或线上或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注:本次校级申报上述视频文件的提供,不作强制要求,如果课程获得后续的省级、国家级推荐再行录制) 2.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必须提供) (提供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 3. 最近一学期的教学日历(必须提供) 4. 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必须提供) 5.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成绩分布统计(必须提供) 6. 最近两学期的学生在线学习数据(仅混合式课程必须提供) 7. 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选择性提供) 8. 最近一学期学生评教结果统计(选择性提供) 9. 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选择性提供) 10. 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选择性提供) (完整的一节课堂实录,至少40分钟,技术要求:分辨率720P及以上,MP4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教师必须出镜,视频中需标注教师姓名、单位;要有学生的镜头,并须告知学生可能出现在视频中,此视频会公开)(注:本次校级申报上述视频文件的提供,不作强制要求,如果课程获得后续的省级、国家级推荐再行录制) 11. 其他材料,不超过2份(选择性提供) 以上材料均可能在网上公开,请严格审查,确保不违反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 |
八、学院对课程评价意见